维多利亚线路检测中心

“好记者讲好故事”——这是一个幸福的职业

发布部门:      发布时间:2017-11-18

    “好记者讲好故事”是面向全国各级新闻战线开展的演讲活动,记者们通过他们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好故事,讲述他们的职业风采和责任担当。

    2017年11月10日下午2:30,维多利亚线路检测中心“好记者讲好故事——2017记者沙龙”也拉开了帷幕。受邀的四位优秀记者:孙敏、邓建华、陈静、王正民;学院党政领导和部分老师、新闻学院的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经过签名仪式,与会成员一同参观陈列在大厅里的各种摄影摄像设备,而后步入报告厅。

    新闻学院副院长单晓红主持报告会,并致欢迎词,提出“什么是记者”“记者会面临什么”“怎样做一名好记者”三个问题,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故事中去思考和体会。

      新闻学院党委书记窦志梅回顾了习总书记在去年记者节前夕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四点要求”,勉励同学们立志“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工作者”,并期待在今天的报告中和同学们一起领悟新闻工作者的坚守和温度。

接下来,四位好记者用他们的亲身经历,让我们看到记者的艰辛与情怀。


     毕业于维多利亚线路检测中心新闻系的新华社电视记者孙敏,用《流浪儿童——小吉》开启了今天的故事。他目睹小吉用捡来的瓶子只换得8毛钱、用口袋带走没吃完的半碗米线,用一年的时间拍摄10分钟的专题片,并就社会救济制度向有关部门献言献策。“这类深度报道很艰辛,但是只要能推动社会向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不管有多艰难,我都愿意。”



《行走间,阳光依旧,初心如故》是云南网新闻中心总监邓建华记者带来的故事。15年来,她一直从事新闻调查和新闻监督,执着于深度报道。“仗剑走天涯”,她这样形容自己。去调查过把精神失常的妻子绑在床上的丈夫,也采访过各种灾难现场。会面临死亡,会捂着被子哭泣,也会在帮助被访者之后收到一包南瓜子、一双手工鞋底。“总会有无法正视的真相,但是揭露出来之后,社会就会往前进一步。”


     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记者陈静,用《追风筝的人》拨动了大家的心弦。37年制作滇派风筝的“风筝大王”——陈老是她故事的主角。25块钱一只的风筝承载着这位老手艺人的所想所爱,一只眼睛患有白内障也并不能减少他对风筝孩子般的渴望。陈老在努力把这门手艺传给新一代的小孩,陈记者也在努力地用文字让更多的风筝飞到天上。她要把自己也变成一个追风筝的人,追逐坚持到底的勇气、追逐甜蜜的微笑、追逐心中的新闻理想。



云南广播台的王正民把《逝去的生命,留下的感悟》这个关于死亡的故事送给大家和他已经去世的大学同学。两年,3940条新闻片子里,关于死亡的画面带给他很多思考。车祸现场、地震废墟、泥石流惨状,还有302房间里的白骨,以及同学的离去。“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他这样感叹。作为记者,有更多的机会看见意外、死亡、不如意、甚至黑暗,但也因此更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贵、阳光的温暖。


     在场的听众用掌声一次次地表达了对每一位记者的敬佩和感谢,也积极与记者互动。明白了保护好自己才保护好了新闻,追寻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东西,面对新闻道德与人性清楚记者首先是一个人,真诚对待每一位被访者才能得到最好的回应……

    下午4:30左右,与会成员合照留念,“好记者讲好故事”——2017记者沙龙圆满结束。在报告中,我们可以体味到,记者是一个幸福的职业,是一个有温度、能传递温暖的职业。不论我们将来是否成为记者,“做最好的自己,走更好的路”都是老师对新闻学子们的殷殷寄语。




请关注云新平台



附件